《认识管理》于1977年首次出版,是管理学奠基人彼得·德鲁克在大学教授管理用的教材,如果你看过这本书,你会发现这本事每一章最后有总结和思考题。这本书也是德鲁克著名著作《管理:使命、责任和实务》的浓缩版,基本保留了原来的框架,内容更加精炼。如同这本书的名称《认识管理》,如果你想要系统学管理,这本书就是不二选。
1 为什么要学管理?
做管理者如同为人父母一样,是不需要上岗资格证就可以上岗的,可是这两个岗位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又是特别需要一定的技能。
在本书的前言,德鲁克是这样讲为什要学习管理的,他说,无论学生学习什么专业,管理学都既属于专业教育又属于通识教育。
未来无论是作为现代组织的普通雇员,还是储备管理者,学习管理不仅能够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和工作效果添砖加瓦,而且可以帮助你在未来不再忙于“生存”,而是有条件享受“生活”,成为成就瞩目、勇于负责、卓有成效之人,这是通识教育长期以来孜孜以求的目标。在当今的组织社会中,掌握管理知识、具备管理能力都是基本要求,有助于人们彼此加深理解,维护社会秩序。
2 管理到底是什么?
管理是任务。
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管理者的功劳,每一次失败都是管理者的责任。管理者是否具有远见,奉献精神和诚实正直的品格,决定了现代组织的管理状况。
管理是工作。管理工作有专门的技能、工具和技术。管理不同于医生、石匠、律师等其他工作,管理必须始终在组织内部展开,组织是一个人际关系网络,因此管理者往往是组织成员的榜样。
管理也是一种实践,是应用而不是知识。德鲁克还郑重向这本书的读者承诺两件事:第一,本书的所有内容都源自管理实践,并且实践证明这些内容非常有效也非常重要;第二,本书的所有内容都经过学生在课堂上的检验,并且检验证明这些内容对学生非常有意义也非常容易理解。
3《认识管理》到底讲什么?
到现在,是不是还在看着这么厚的一本书在犹豫,要不要真的花点时间读呢?
下面,我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一遍这本书的脉络。如果你是一位老板,被问到,你问什么创业?常常听到“赚钱啊”。这就对了,赚钱就是企业经营要有绩效,工商企业要有绩效,服务机构(例如政府、学校、医院、军队、社会组织等)也要有绩效。所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(从第1章到第12章)就是讲工商企业和服务机构如何能够产生绩效。
在组织里,要产生绩效,必须需要员工有成效的工作,员工也需要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,不然他们也不可能留在这个组织里。那工作要怎么设计,员工又要如何激励才能有动力高效的工作,这就是第三部分(从第13章到18章)的主题,有成效的工作和有成就的员工。
仅仅组织赚钱有绩效,员工有成就感还不够,每家企业或组织都是社会的一部分,都对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,管理者应该有什么责任和伦理道德让组织承担起社会责任,这就是第四部分(第19-22章)的内容: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。
组织要有绩效,就需要管理者的工作有成果,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目标,而且通过目标的牵引,让管理者和员工能够自我控制,知识工作者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创造高绩效。这就是第五部分(第23章-28章)的内容:管理工作和管理岗位。
管理者仅仅知道应该做什么还不够,管理是具体的工作,因此需要特定的技能,其中包括,决策、沟通、衡量、计划及使用工具。这就是第六部分(第29章-33章)的内容:管理技能。
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,单一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运营、创新和最高管理的要求,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使命和战略来设计组织机构。这就是第七部分(第34章-38章)的内容:管理组织。
在本书的结论部分,德鲁克用“未来的管理者”作为标题,站在上个世纪70年代,预测50年后,也就是今天,组织里仍需要管理者,人数比以前还要多,也更加重要。组织仍然难以管理,频遭挫折、氛围紧张、冲突弥漫、笨拙迟缓。
社会将对所有组织的绩效提出更高的要求,并将更加依赖组织的绩效。德鲁克的预测就是我们的现实,今天的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仍然是自己所有机构的绩效;管理者仍然要负责使工作富有成效,帮助员工取得成就;管理者仍然要管理组织对社会的影响,担负起社会责任。
50年过去了,一切都在改变,一切又没有变。身为管理者,有责任使组织顺利运作,并取得卓越绩效。德鲁克在书中将企业比作两种生物,由坚硬的外壳包裹在一起的昆虫(瓢虫)和由骨骼支撑为一个整体的脊椎动物(老虎)。
你的企业现在是在哪个阶段?如果我们想发展长大,我们就必须学会管理,建立组织,带领团队,分工协作,创造卓越绩效。